电商数据造假 、刷单这个事,倒不是啥新鲜事。
这个行业别看已经不属于什么新兴行业了 ,但是风控啊、内审啊、尽调日常工作经常遇到 。
因为很多企业销售很大一部分可能会来源于电商平台,还有很多传统企业新开设电商部门,希望转变传统的销售模式等等。
不管你是内部审查本企业的电商子公司 ,还是外部尽调或审计去核查目标企业的电商平台收入,本质逻辑是差不多的。
电商环节的造假有很多种,咱们今天只说刷单刷业绩这个主要的类别 。
第一件事 ,综合分析。
先看行业,看看他这行业大部分的销售方式,看看这个电商是主要依赖还是主动转型。
再看规模,看看电商收入占比 ,抓大放小,无足轻重的事,不必在意 。
最后研究动机 ,电商子公司是不是有业绩需求?企业是不是有利用电商数据虚增收入的需求?是不是有隐藏销售模式的需求?
这几种是主要的需求,他可能还有各式各样乱七八糟的需求目的,你得通过沟通了解才能洞察。
刷单这事哈 ,有一点困难,就是它属于电商行业光明正大的事,大家都刷单 ,几乎没有不刷单的。
那这里动机就比较难分了,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刷单?是冲销量啊,刷好评啊 ,还是刷业绩啊?是刷平台数据,还是刷财务数据?真假参半。
刷单的账是怎么记的?确认收入了没啊,有没有单独的台账统计啊?这些都是需要你去调查的 。
第二件事,获取数据。
电商的后台数据 ,他肯定是有很多个电商平台,后台数据格式上略有不同,很多信息有的能显示 ,有的是***。
这个我的习惯是先整理后台数据,这个你们随便,无所谓 。
然后对应的要账务数据 ,资金流水 、物流数据(有的物流数据可能不是单独的)、库存数据等等,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去要,记住了 ,交叉验证。
第三件事,可以选择先看数据,也可以选择先去访谈相关人员。
我的习惯是先访谈 ,因为我喜欢先通过所有外部信息,形成一个企业的画像、样貌,然后形成一个初步的结论,再去数据里找答案 。
就是你前期通过初步了解 ,会形成很多疑问的,比如我之前写的那个它那么大体量,才1000个员工 ,跟它同行业,比它规模小一半的,2万员工 ,这种就是疑问,未必是什么问题,但是需要你去深入看数据给自己答案。
就是研究动机 ,阴谋论,有罪推定,就行了 ,很好用的,很多时候,它都是多个动机同时存在,又收入造假 ,又部门月末冲业绩,又相关人员贪腐。
总之这个靠你自己的经验去判断,你要是判断不了 ,技巧就是怀疑一切 。
刷单的很少有相关人员不贪腐的,很少有月末 、季末、年末不冲业绩的,也很少有不混合虚增收入的。
说访谈哈 ,访谈一定是跟电商部门的运营或者负责人去聊,而不是财务哈。
我以前说了,他们不可能所有人都有很高的警惕性、防备心 ,人,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。
你要学着交叉去访谈,你跟财务多聊一些财务以外的东西 ,比如产品啊,运营啊,差评的处理啊,退货投诉举报啊。
这种对于他来说 ,属于课外知识,不那么好撒谎,也没有很强的抵触情绪。
但如果你问他收入确认的问题 ,刷单的情况有没有,怎么处理的等等,他早就想好了n套说辞对付你了。
这就叫错位打击 ,其实全公司一般也只有财务部门防范心理最强,其他部门都很一般 。
你去访谈电商的运营的时候,你不要问他有没有刷单 ,你直接问,兄弟,咱们这刷单的情况是怎么管理的啊?咋统计分类啊?有没有相关的台账啊。
因为刷单再正常不过了 ,你直接给他这个事做实,他这会儿是没法跟你说,我们不刷单的,因为太奇怪了。
你要给他一种感觉 ,就是刷单是共识,大家都认可,都刷单 ,你只是想问问,他们是怎么管理统计的,因为正常企业这个都会分开统计 。
还有问问题的方式 ,尽量不要去问是否、有没有,而是直接具体下去,打一个措手不及。
最重要的一点哈 ,你这个访谈的氛围,不要搞得很正式,你要让他放松警惕 ,很随意的问题,他很随意地答,不要让他觉得你对这个问题很重视,应该随时随地都在访谈。
我再说具体点吧 ,就是你干另一件事的时候,有一搭没一搭地去问你想问的核心问题,比如跟他导数据啊 ,或者跟他探讨差评率 、退货率的时候,这个时候的访谈比你们坐在会议室里面对面访谈要有价值得多 。
当然会议室里面对面正式的访谈也有它的意义哈,你可以交叉验证 ,同一个问题,你问他们不同人,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,这是正常现象,每个部门每个人理解不一样,合理。
如果 ,答案出奇得一致,那就是提前对过,需要关注。
第四件事,看数据 。
这个跟我之前写查序时账 ,查摘要,查银行流水的逻辑其实是查不多的。
都是找规律,找异常 ,找特征,正好拿这个电商刷单简单说一说吧。
刷单其实企业内部也是需要内部管理的,它要跟正常的订单区分出来 ,单独统计,所以大概率是会有一个台账的 。
那么这类刷单的订单,就很可能会做一些小标记 ,可能在订单评价留言中,也可能在分录中。
最简单的,你可以先在评论留言里搜一搜:刷单、冲量、模拟 、测试等。
两个字一起搜一遍 ,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再搜一遍。
然后同样的内容,再去序时账里搜一下摘要 。
然后观察分录的异常,就按我之前写的查序时账那个,按风险特征去看。
之前不是说了 ,有的会计非常有条理,核算记录都很规范,也会有自己的规律。
它往往就有可能会单独把刷单的与真实收入 ,分开做分录,因为他内部统计一定是需要真实数据的 。在此不赘述了。
刷单是要往出转钱的,不然你拿啥钱刷单啊?
很多企业 ,这笔钱都是正常报,摘要也就写刷单,所以你搜一下。
看看历史上刷单 ,他们是怎么走的钱,有的是往来,有的是按退款 ,还有各式各样的,反正他得有这么一笔钱 。
然后,看看是谁在负责操作这笔钱,就是这笔钱之前每次都是打给谁 ,然后关注这个人的往来。
这个玩意说起来没完没了,根本说不完,我赶紧往下说吧。
下一步分析物流信息 ,刷单有的是虚假物流信息,有的是真的物流单号 。
这个可以获取物流数据,去做分析重量 ,他不可能寄很重的东西,亏本啊,一定是空包。
所以实际上重量就能看出来 ,同样的产品,别的都2kg,这个1kg。
但是这个也有局限性 ,很多物流低于1kg也按1kg算,所以如果客户的商品本来就很轻,那就不好分别了,看具体情况吧 。
也可以看看快递公司的单号编码规则 ,大多数刷单,快递公司都知道,哪些是空包刷单 ,所以他们自己也会有分类区别,都是一个道理,为了自己好统计。
当然了你肯定也可以分析下单账号、时间、地址 ,虽然现在基本都信息加密了,但就是有限的信息,也还是能分析出异常的。
还有跨期问题 ,这种不说刷单,所有销售业绩部门都有这个问题,月末 、季末、年末 ,有考核,pk,达标奖的等等。
他们期末自己刷单,拿奖励 ,过个两个月再退,这种很常见 。
这个其实延伸一下就是企业提成、奖励的设置,要跟产品的特性去定 ,不能一概而论,去抄别家的作业。
到底在哪个环节提?怎么提?奖励跟提成怎么定比例?怎么实现既能激励销售,也能尽量规避掉销售人员自己造假的情况 ,还能保证后续服务有人跟。这都很复杂 。
这就跟我说那个投3万返3万似的,这些更有价值,管理其实就是让员工舒舒服服地把活干了 ,把钱挣了,让优秀的人才有舞台,让普通员工有尊严。
哦 ,对了,刚才忘了一个重要的问题,就是你分析地址的时候,要去关注那些集中一个地址 ,拿货量很大的情况。
这种也是变相的刷单,它可能不是虚假的收入,但它也许是让原本的线下客户转为线上订单了 ,或者原来的线下经销商在线上拿货,给他们刷业绩 。
有人觉得,这个分析没意义 ,反正人家是真实的收入,不影响报表。
不是的,很有意义 ,这个可不是抓大放小可以放掉的点,这个往往是很值得关注。
它虽然都是真实业务,不影响财报 ,但它改变了销售方式啊 。这就跟我之前说很多企业去改变自己的科技属性似的,他们可以讲故事啊。
他跟我说他这破玩意,网上零售情况很好,或者不依赖单一的销售渠道 ,等等等等。
他可以用这个隐藏很多问题的,比如关联交易,单一供应商 ,所以不要小瞧这个问题 。
而且价钱也不一样,给经销商的价钱,跟电商终端零售价不可能一样 ,所以要不他改价了,要不他数据有问题。
现实工作中咱们面对的情况,就是一对账 ,一堆数据,一堆合同,一堆子公司 ,提前也不知道答案,所以只能是锻炼自己的职业敏感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