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M官网

十万生育补贴,能有效吗?(2025年03月19日)

XM

最近 ,呼和浩特为了提高生育率,直接发钱了:生一孩,发1万;生二孩 ,发5万;生三孩或者更多孩子,每胎补贴10万元。

除了发现金,当地还有其他大招 。

比如规定孕妇每天都可以领到一杯免费牛奶;生孩子多的家庭还可以自由地选择学校 ,不用再为学区房氪金等。

考虑到呼和浩特去年的人均GDP不过11.4万元 ,这波补贴可谓力度惊人、诚意满满。

不知道其他省市啥时候官宣生育激励政策,可以预计,今年各地发的生育红包应该都不薄 。

坦白说 ,投入真金白银刺激生育,肯定比在小区里拉横幅宣传“多子多福”有效果,也比找专家来催生靠谱多了。

因此 ,很多今年打算怀宝宝的年轻人纷纷为新政点赞。他们表示,只要补贴到位,马上安排孩子 。

不过 ,也有相当数量的网友表示看不上这点钱 。一边说着“给100万也不生 ”,一边建议存量夫妻们别为了区区十万块跳火坑。

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持类似观点的朋友,反正网上挺多的。

前几年在微博上发过一个帖子 ,问大家:“给多少生育津贴,你才愿意生孩子?”

评论区里,网友们的开价基本都在百万元以上 。

有说500万的。

有说每个月补贴5000的。

还有要求送五室大平层的 。

有IP上海的网友说:“如果国家能送我上海一套房 ,马上生孩子。”

对此 ,我只能劝她放弃幻想。

因为北京 、上海这类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并不会为生育率走低而发愁 。

即便北京土著、上海土著不生孩子,外地人也会不断涌入这里打拼、落户 、扎根,成为新一代北京人、上海人。所以 ,这些发达地区永远不会缺人。

看了一圈下来,我发现大家对补贴的要求都很高,当然 ,仔细想想,这些“漫天要价 ”也不算毫无道理 。

毕竟养个孩子真的很费钱。

据统计:“我国居民0~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.8万元。上海、北京家庭的平均养育成本更是高达101万元和93.6万元 。”

当你把一个孩子抚养到18岁所花的成本,除以人均GDP ,会发现:“澳大利亚是2.08倍,法国是2.24倍,瑞典是2.91倍 ,德国是3.64倍,美国是4.11倍,日本是4.26倍 ,中国是6.3倍 ,几乎是全球最高的 。”

上面算的还是平均数。

如果你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和育儿体验:生孩子要去和睦家,养孩子要雇育儿嫂,孩子大了要送民办幼儿园 ,为了让TA赢在起跑线还得安排一堆兴趣班。

那么生个孩子的成本恐怕得上千万,哪敢多生啊……

可问题是,国家发放育儿补贴的出发点 ,并不是要让大家富养孩子,也不是让宝爸宝妈享受怡然自得的育儿生活,更不是鼓励那些死都不生娃的人为了钱多生孩子;而是要给那些想生却生不起的家庭提供兜底性帮助 。

要知道:“我国低收入组家庭0~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约12.6万元。 ”

都市白领或许看不上10多万元的生育津贴 ,但这笔钱却能覆盖低收入家庭的养育成本。

如果那些家庭有能力生到三孩以上,按照多生多奖的原则,他们家的老三 、老四 、老n基本都可以靠国家给的钱养活 。

就像欧洲移民靠着生孩子拿补贴“发家致富 ” ,穷苦家庭或许也能靠着生小孩实现养儿防老的人生追求,并且靠补贴过上不错的生活,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。这也算是件好事吧。

至少大人、孩子都能过得宽裕些 ,不至于没有好衣服穿、没有好东西吃 ,就连尿不湿都得循环使用 。

“你不干,有的是人干;你不生,有的是人生。”

有人一个都不想生 ,有人就期待儿孙满堂。

现实中,不同群体的人生观与生育观往往就是这么参差 。

当然,人口学家也不止一次告诉我们:随着人类不断走向现代化 ,大家的生育意愿普遍都在下降。

这样的情况出现,有多种原因。

比如,以前贫困国家卫生状况差 ,新生儿的夭折概率高,所以必须多生保证存活率,还有一些处于农耕和游牧状态的民族 ,需要靠生孩子壮大族群 。

但现在,由于医疗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变化,人们不需要生那么多孩子来自保 。

与此随着时代变迁 ,人的自主意识正在不断觉醒。

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先进的发展中国家 ,普通人,尤其是女性拥有了更多对于人生的选择权,以及对于身体的主宰权。

他们了解社会竞争的激烈性 ,期待更好地托举下一代的人生,因此面对生育更加谨慎 。

揆诸世界各国,往往是:穷国家比富国家爱生孩子。农村地带比城市地带爱生孩子。人均受教育水平低的人群比受教育水平高的人群爱生孩子 。没啥钱的人比有点小钱的人爱生孩子。

不信可以看看这些证据:下图列举的是世界生育率靠前的国家 ,基本都是目前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。

美国学者根据国家GDP和生育率做了一条曲线,总体上,GDP越高的国家 ,生育率就越低 。


如果拿各国女性受教育年限和生娃数量做一张统计图,则能看出来:女性上学时间越长的国家,生育率就越低。

在欧洲 ,很多国家为了化解少子化带来的风险,尝试过发钱催生。

结果发现,那些拥有体面生活和各种资源的白人并没有因此多生孩子 。反倒是找不到好工作的黑人 、吉普赛人以及各路移民为了多拿补贴狂生孩子。

在美国 ,收入越高的人群越不愿意生育。反而是在贫困线下挣扎的人群比其他人生得多 。

中国的情况基本相似 。

研究指出:社会流动会显著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。16到49岁群体代际向上流动时 ,生育意愿显著下降;49岁以上、大学学历以下和乡村群体代内向上流动时,生育意愿显著下降。

无论立足于国家还是个人层面审视生育问题,你都会发现: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 。

当国家高速发展的时候 ,生育率会走低。当人追求个体发展,处在努力打拼的过程中,就会主动克制自然欲望。

而在避孕之后 ,一个国家如何靠新生儿扩大内需,获得进一步的发展,又是另一个大哉问了 。

面对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困境 ,舆论常常责怪那些不结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。好像都是他们自私自利,才导致灰犀牛横冲直撞。

专家也认为,应该对他们“重拳出击” ,把生育和公共福利挂钩,倒逼独身人士结婚生子 。

理由是这群人领取的各项福利,还有养老金 ,实际上是靠别人家孩子交社保供养出来的。

还有博主建议我国效法日本 ,直接开征单身税。让单身狗每月多缴点税,用他们的钱补贴生孩子的家庭 。

从平账的角度看,这些想法有合理性 ,但从平权的角度看,多少都有点荒谬。

说到底,生娃又不是每个公民必须完成的功课 ,每个人都有权量力而行,自由地决定要不要,以及什么时候要孩子。

所以 ,每每听到学者坐而论道,网友都会拿这些问题怼得他们哑口无言:

“找不到对象又找不到工作的人,能免缴单身税吗? ”

“加班太多 ,没时间找谈恋爱生孩子,有办法解决吗?”

“工资太低,租房、吃饭都难 ,根本养不起孩子 ,专家能帮我涨薪吗?”

谁都知道,保持人口适度增长对家族 、国家和人类有正向意义 。

可在拯救地球之前,人家总得先填饱肚子 ,理顺自己的生活吧?

连DeepSeek都会告诉你,人类那存在主义的焦虑,无法靠繁衍后代来消弭 。

我们常说 ,刺激生育的前提是“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 ”。

实现这个目标,可以通过贴补备孕夫妻、帮扶多孩家庭;可以是完善医疗、生育 、托育服务;可以是给宝爸放产假,给宝妈重返职场提供帮助;给人口大省多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等。

可很多人想出来的捷径却是建立一个“对不育群体不友好”的社会 ,威逼大家传宗接代,好像不婚不育是十恶不赦的罪过……

这种方向性错误,让人哭笑不得 。

须知 ,某些事情只能正向激励,不能逆向绑架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