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M官网

一天跌掉9000亿,新Model Y能救特斯拉吗?(2025年03月11日)

XM

欧美各国抗议声四起 、销量下滑、股价暴跌,特斯拉正处于多事之秋 。在中国市场 ,2月底开始交付的焕新版Model Y,成为特斯拉今年的“全场希望 ”。

本周一美股交易中,特斯拉股价大跌逾15% ,创下2020年9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;收盘报于222.15美元,相比去年12月17日的479.86美元历史高点下跌超50%。

3月10日,特斯拉股价重挫15%

仅仅一个交易日 ,特斯拉市值就跌掉1303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9459亿元),为特斯拉上市以来第七大单日跌幅 。目前,特斯拉市值为7145亿美元。

过去三个月 ,在内外多重因素拖累下 ,特斯拉股价连续大跌,相比最高点已经腰斩,回吐去年8月以来的几乎全部涨幅。

马斯克试图传递乐观情绪 。在X上 ,他回复一条特斯拉股价暴跌的帖子称,“长期来看一切都会好起来”。

马斯克:一切都会好起来

不过,马斯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 ,兼任DOGE(美国政府效率部)一号位后,他管理公司变得“非常困难”。

特斯拉最近一段时间的境遇,的确算得上“非常困难 ” 。

在欧美多个市场 ,马斯克的出格言行引发轩然大波,特斯拉遭到前所未有的抗议和抵制 。而在第二大市场中国,特斯拉虽然没有被“马斯克旋风”伤及 ,销量也明显下滑。

今年前两个月,特斯拉在华销量持续走低。

根据乘联会数据,1月特斯拉在华销量(包含出口)为6.32万辆 ,同比下滑11.49% ,环比下滑32.56% 。2月,特斯拉跌幅扩大,仅售出3.07万辆 ,同比环比均下跌约50%。

由于包含春节假期,第一季度历来是汽车销售淡季。但连续两个月销量低迷,依然是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少有的糟糕表现 。

两款主力车型Model 3和Model Y日益老化、迭代缓慢 ,是特斯拉近期在华销量不振的重要原因。

国产Model 3于2019年11月上市,Model Y于2021年上市。过去五六年间,Model 3/Y多次改款 ,但整体设计语言没有太大变化 。两款车的短板——较小的尺寸和空间,较低的硬件配置和电池容量等,并没有被完全补齐 ,甚至连被吐槽“反人类”的方向盘转向灯和屏幕换挡,都被固执地保留下来。

直到今年初,特斯拉发布焕新版Model Y。不少人发现 ,特斯拉终于开始“听劝 ”了 。

这款新车今年1月10日开启预订 ,2月底启动交付。尽管价格涨了1万多,但新款Model Y有不少中国车主喜欢的设计,比如一体式日行灯 、贯穿式尾灯、银色轮毂、后排座椅电动调节等 ,甚至配备了8英寸后排触控屏。争议很大的方向盘转向灯,也改回了更符合直觉的转向灯拨杆 。

根据门店反馈,新款Model Y销量尚可 。据36氪报道 ,多位特斯拉销售人员透露,新车已经积攒了20万订单;开启交付后首周,全国交付量超6000辆。

另一方面 ,Model 3上月初推出号称“史上最大”的优惠组合方案,包括限时保险补贴8000元 、5年0息政策及特享充电权益等。优惠政策覆盖了Model 3全系车型,对于特斯拉来说尚属首次 。

不过 ,特斯拉能否依靠新款Model Y扭转局面,仍然存在疑问。

今年,国内车企纷纷计划推出新车系 ,多数瞄准20~30万价格区间。尤其是小米首款SUV车型YU7 ,将成为新款Model Y的最大竞争对手 。蔚小理、鸿蒙智行、比亚迪等对手也在对中型SUV市场虎视眈眈。

就产品力而言,新款Model Y虽然有了不少适应中国市场的改变,但与本土车企的同价位竞品相比 ,并无特别突出的优势。特别是智驾,特斯拉中国版FSD出师不利,对手却把智驾下放到十几万元的车型上 ,新款Model Y的压力可想而知 。

在口碑营销和用户社区运营能力上,特斯拉也和本土车企差距不小。尽管“车顶维权”事件以特斯拉胜诉而告终,但如何重塑公众心智 、让企业更加可亲可信 ,仍然是特斯拉在中国的长期挑战。

更大的难题是,马斯克正成为特斯拉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。

过去三个月,马斯克挥舞大棒 、搅动欧美政局 ,惹得上上下下一片不满,自己管理企业的精力也被分散,就连公司管理层也传出质疑的声音。要想让中国乃至全球销量恢复增长 ,特斯拉除了要拿出更多好车、新车 ,也得让马斯克尽快“恢复理智 ”。

在销量压力面前,特斯拉面向中国车主做出“妥协 ”,哪怕只有一点点 。

尽管2019年就实现了国产 ,但直到这一次改款,Model Y才更像“中国车” 。它增添了许多国外车圈并不流行,但备受中国车主喜欢的元素。

外观上 ,Model Y沿用多年的传统分体式大灯和尾灯被放弃,改成了更时髦的一体式日行灯和贯穿式尾灯。尾灯还采用了漫反射灯光效果,辨识度颇高 。类似设计在理想、小鹏 、蔚来等品牌车型均有体现。

对于设计愈发雷同的新能源车而言 ,把前后大灯玩出花,确实是省力又讨好的做法。燃油车时代,奥迪曾因为热衷于换灯而被调侃为“灯厂” 。如今 ,特斯拉总算不再拘泥于家族设计,朝着“专业玩灯 ”迈出第一步。

车内,新款Model Y取消了“反人类”的方向盘转向灯 ,改回了传统的转向灯拨杆。前者看起来更简洁 ,但实际使用体验并不理想,且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容易误操作;新车的这一改动,是特斯拉难得的“服软” 。

除此之外 ,新款Model Y新增了座椅通风和后排座椅电动调节,而且座椅变软、更像沙发了。新车底盘调教更加柔和,不再像老款车型那样硬邦邦。再结合柔软的座椅 ,新款Model Y不再强求“战斗气息 ”,后排乘坐体验好了不少 。

价格方面,新款Model Y还算良心 ,增加了这些配置后,“仅”比老款贵了一万多。

不过,新款Model Y的妥协也就到此为止了。中国消费者偏好的高配置、大空间 、大马力、土豪内饰等 ,依然不是特斯拉的关注重点 。

先看电池和电机 。新款Model Y高配78.4度、低配62.5度的电池并不大,在动辄配备80~100度电池的国产中高端SUV中拿不出手。它的性能释放也较为平淡,高配450匹 、低配299匹的动力输出 ,在动辄500匹起步的本土对手中显得中庸乏味。

操控方面 ,新款Model Y采用前双叉臂、后多连杆的底盘搭配,属于主流偏上的水平,但空气悬挂等高阶配置一概欠奉 。国内新势力鼓吹的后轮转向、原地掉头 ,以及大幅提升底盘减震性能的所谓“魔毯”功能,新款Model Y均无法实现。

而在空间 、外观和内饰设计上,尽管车灯等细节有所不同 ,新款Model Y依然没有走出“拉皮Model 3 ”的大框架。

不到4米8的车长,不到2米9的轴距,在一众中型SUV中并不算高大 。这导致它的视觉体积和车内空间比竞争对手更小 ,特别是后排空间相对有限,也不符合中国人买车“越大越好”“后排宽敞”的喜好。Model Y的车内设计至多是“简装房 ”。不仅没有大面积的皮质材料,就连座椅都是仿皮 。

整体来看 ,新款Model Y的“妥协”并不彻底,依然与Model 3存在诸多相似相通之处。

就连Model 3饱受争议的中控屏幕换挡,新款Model Y都没有改动。对于这两款走量车型上 ,特斯拉坚持不向更实用的怀挡妥协 ,车主依然只能忍受“划玻璃”的换挡手感,或者更加别扭地使用悬挂在头顶的换挡按钮 。

更大的问题是,车主们期盼已久的FSD智驾功能 ,暂时无法给新款Model Y送上助攻。

受限于跨国数据传输等问题,特斯拉暂时无法使用国内交通数据进行自动驾驶训练,导致目前版本的中国版FSD表现差强人意。实地测试表明 ,现阶段FSD在国内交通环境下虽然谈不上无法使用,但“一天扣光12分 ”、频繁出现低级失误的表现,还是让人大跌眼镜 。

FSD几乎是国内车圈最贵的智驾 。在一大堆免费送的智驾功能中 ,中国版FSD目前并无过人之处,反衬出6万多元售价的“离谱 ”。被视为特斯拉核心卖点之一的FSD,在中国尚未展现其碾压竞品的魔力 ,暂时无法对新款Model Y及其他车型带来显著拉动。

2025年伊始,Model 3变相降价,Model Y试着“讨好”中国车主 。早早完成了制造和供应链本地化特斯拉 ,正在悄然启动新一波“本地化”。

改弦更张、小步快跑的背后 ,是特斯拉全球销量下跌,守住中国市场愈发重要。

今年前两个月,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 ,尚可用车市淡季来解释 。新款Model Y拿到大批订单,也证明特斯拉依然拥有众多拥趸。但把时间轴拉长,整个2024年 ,特斯拉的全球和中国销售表现都不尽如人意。

2024年,特斯拉全球销量下滑1.1%至178.9万辆,近十年来首次掉头向下 。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卖出176万辆新能源车 ,同比增长12.1%,距离反超特斯拉只有一步之遥。

在中国,特斯拉去年延续强势表现 ,售出65.7万辆电动车,创下历史新高;但8.8%的年增速,明显低于蔚小理等新势力。

根据公开信息 ,理想交付50万辆车 ,相比上一年增长33.1%;刚刚成立一年的鸿蒙智行在问界 、智界等品牌驱动下,去年累计交付44.5万辆 。体量更小的玩家中,蔚来增长38.7% ,小鹏增长34.2%,零跑增长103.8%。

整体来看,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105万辆 ,同比增长40.2%。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增速不仅慢于蔚小理,也跑输了车市大盘 。

进入2025年,小米 、理想等本土品牌仍然狂飙突进 。

作为Model 3的直接对手 ,小米SU7站稳月销两万辆;2月底发布的SU7 Ultra开售2小时大定一万辆,提前完成全年任务。其余车企中,小鹏依靠走量车型MONA M03逐渐收复市场份额 ,理想加速入局纯电动车,就连“理想平替 ”零跑也在不断攻城略地。

从绝对销量来看,特斯拉仍然是第一梯队 ,上个月超3万的批发销量依然领先于理想、小鹏等一众新势力 。但这三万辆车的一部分出口国外 ,国内销量很可能已经落后。根据乘联会数据,今年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市场中,特斯拉占据3.9%的份额 ,相比去年同期下滑4个百分点。

特斯拉在中国显露颓势的原因,一是品牌光环不复当年,二是产品力不再遥遥领先 。

特斯拉2014年入华 ,马斯克亲自将Model S的车钥匙交给了中国首批车主。大洋彼岸的硅谷光环,叠加第一批车主的示范效应和社交媒体传播,让特斯拉很快从彼时传统沉闷的车圈脱颖而出 ,与科技范、精英范画等号,一时间成为“社交货币”。

十一年后,特斯拉已经从七八十万的富人玩具 ,成为普通人也可以触及的主流选择之一 。它的品牌力固然存在,但显然不再鹤立鸡群。尤其是近几年,蔚小理 、小米、X界们纷纷崛起 ,从不同场景、不同价格段分流了特斯拉的潜在客群。

另一方面 ,随着新势力不断上攻,推出五六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高端车型,特斯拉的品牌优势也正在被拉近 。在舆论场上 ,特斯拉不再是年轻人和车主谈论的热门话题,小米SU7 、仰望U8、问界M9等取而代之。

与此特斯拉在产品侧也遭到越来越强烈的挑战。

入华之初,特斯拉靠高端电动轿车Model S打开市场 ,再以配备鸥翼门的SUV车型Model X补齐车型矩阵 。但这两款车售价高昂,注定不是销售主力;2019年后相继国产的Model 3/Y,才是特斯拉的销量担当 。

但这两款车作为全球车型 ,不可能频繁改款。与国内造车新势力一年一改款,甚至几个月一改款相比,Model 3/Y迭代十分缓慢 ,每年推出的新款大都只做微调。今年Model Y更换大灯设计,外形和内饰变化不大,在官方口径中已经算得上“焕新” 。更何况 ,前几年Model 3/Y在全球持续热销 ,也让特斯拉缺少大刀阔斧做出改变的动力。

自上市之日起,Model 3/Y就以犀利操控和省电为长板。在国产新能源厂商“油改电 ”时代,原生电动的Model 3/Y无疑遥遥领先 。但随着国内车企纷纷转向新能源车型 ,大批国产原生电动车上市,特斯拉的降维打击优势也就不复存在。

另一方面,考虑到成本、车重等因素 ,特斯拉喜欢用容量较小的电池,并通过优化电气系统和风阻来增加续航里程。这一选择天然限制了Model 3/Y的极限性能和续航 。

特斯拉在中国的国产车型矩阵并不完备,只有一款中型纯电轿车和一款纯电中型SUV ,更高级别的Model S/X仍需进口。国外引发热议的“赛博皮卡”Cybertruck,迄今没有引进国内。

相比之下,本土竞争对手火力全开 ,完成了对几万元入门车型到上百万元全尺寸SUV 、跑车的全面覆盖 。消费者无论有多少购车预算,都能在自己承担得起的价格区间找到一家以上的中国品牌。一些特斯拉粉丝在需求变化——如晋升宝妈后,不得不转投其他品牌。

特斯拉品牌光环消散 ,产品线单一、竞争力下滑等问题 ,并非2025年才出现,而是十余年间不断累积 。以往,在Model 3/Y热销下 ,特斯拉可以用增长“忽略”这些问题 。但2025年前两个月的糟糕表现,让特斯拉有了更强烈意愿做出改变。

除了品牌和产品,特斯拉还有一个难以捉摸的变量:马斯克。

过去十余年间 ,马斯克多次到访中国,无论是在北京亲自交车,还是在上海工厂“尬舞 ” ,都让这位硅谷“钢铁侠”的人气与日俱增,公众形象颇佳,进而为特斯拉品牌提供个人IP的加持 。

自从去年底当上DOGE一把手 ,马斯克仿佛换了一个人,不仅一些想法和理念与以往大相径庭,还在大西洋两岸发表暴论、反复折腾 ,引发上上下下的大量不满。

比任何时候都更加“冒犯”的马斯克 ,很快遭到反噬。在欧美多个市场,特斯拉门店外出现举着标语的人群,要求“拔掉疯王马斯克的插头 ” ,甚至给他贴上“法西斯”的标签 。

在欧洲,马斯克毫无来由地插手当地事务,讨厌程度足以让老车主都退避三舍。有人向老车主们兜售车贴 ,上书“我在他发疯前买了这辆车”,每天可卖出2000张。

过去一段时间,特斯拉在欧洲遭遇意料之中的滑铁卢 。今年1月 ,特斯拉在欧盟 、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英国的新车注册量为9945辆,同比暴跌45.2%。在全球第三大市场德国,特斯拉的新车登记量不足1300辆 ,同比暴跌59%,相比去年全年41%的跌幅进一步下探。

不过,在中国 ,马斯克“发疯 ”的危害还没有体现出来 。

多位车主向字母榜表示 ,马斯克“作妖 ”不会影响在华销量,因为“他干的那些事情,对中国也没什么影响。”有人认为 ,就像罗永浩粉丝与“锤粉”不同,马斯克粉丝与特斯拉粉丝也是两类人。

有粉丝称,“发疯 ”才是马斯克的独特魅力 。

早在2017年 ,钱若曦(化名)出于对马斯克的喜爱,花费近50万元买了一辆进口版Model 3,此后还买入了特斯拉股票 。如今 ,马斯克四处搅合欧美局势,并不会让她脱粉。“喜欢的不就是他桀骜不驯的样子吗?”她说,“马斯克如果很正常 ,那不就很普通了。”

不离不弃的马斯克粉丝,依然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基本盘 。但只靠Model 3/Y打天下的特斯拉,难以满足所有需求 ,老车主开始有了新选择。

钱若曦此前清仓特斯拉股票 ,赚到足以买下3辆进口版Model 3的钱。如今,那辆车已经被转赠他人,而她近期并没有购买特斯拉新车的打算 。“之所以不买新车 ,是因为特斯拉没有适合自身需求的车型,与马斯克无关。 ”她说。

对于品牌、产品方面的问题,特斯拉已经有所察觉 ,并试图改变 。

今年,特斯拉有望发布外界呼唤已久的廉价车型Model 2,国内售价有望拉低至15万元左右 ,明显低于20万左右的小米SU7、小鹏P7+等车型,与比亚迪秦 、小鹏MONA M03处于同一区间,大幅拉低特斯拉的购买门槛。

不过 ,这款车已经经历多次跳票。马斯克去年4月宣布,低价车型将于2025年初投产,如今却不见踪影 。与此马斯克却在宣传Cybercab ,刚刚公布了这款自动驾驶出租车在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巡游的视频。

在可预见的未来 ,Model 3/Y依然是特斯拉在中国的主力产品。新款Model Y做出了适应中国消费者的改变,而中国的特斯拉粉丝依然热情 。但随着更多本土新车的销量爬坡,尤其是小米SUV即将上市 ,Model Y将面临更多竞争对手,想要守住并扩张份额难度越来越大 。

在销量和股价双双大跌 、Model 3/Y强敌环伺的局势中,马斯克口中的“非常困难”并非虚言。

为数不多的好消息是 ,在马斯克大闹白宫后,特朗普当局开始着手限制马斯克和DOGE的权力,马斯克横扫六合的“百日维新”悄然走向拐点。对于心怀大志的马斯克而言 ,特朗普此举不啻于“背后捅刀子 ”;但对于特斯拉而言,此举促使马斯克认清自己、回归商业,未尝不是好事 。2025年的特斯拉面临诸多挑战 ,只有马斯克才能重整河山。

参考资料:

字母榜,《马斯克的12分,也快扣光了》

螺旋实验室 ,《6.4万买FSD ,勇敢的人先吃罚单》

财联社,《跌落神坛?特斯拉2月在华销量遭“腰斩”》

电车通,《抢先试驾焕新Model Y:性能盘不变 ,但“中国味”更浓了》

澎湃新闻,《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近万亿元!马斯克:长期来看,一切都会好起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