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M官网

为什么AI像个“渣男”?(2025年03月05日)

XM

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职场格局 。从文案撰写到数据分析,从创意设计到代码开发 ,AI技术以惊人的效率在渗透 。在这场变革中 ,一个核心问题浮现:当AI能够替代多数执行性工作,人的价值应如何重新定义?

‍强大到可怖的AI,究竟缺什么?

在生产力被AI席卷的大环境下 ,如果你想成为AI无法替代的人,或者让你的公司成为不可替代的组织,关键就在于你要找到那部分不可替代的东西。其核心是价值 ,不是能力。怎么理解?

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都是创造价值,而不是单纯看能力 。举个例子,一个清华硕士刚毕业 ,能力很强,但到了你们公司,能立刻产出价值吗?不一定。

因为价值的前提是获得“授权”和承担“责任 ”。

在组织里 ,你只有承担责任,才能获得授权,才能发挥能力创造价值 。反过来 ,你创造了价值 ,才逐步积累信用,获得更多信任和更大授权,去承担更大的责任 ,形成正循环。

比如说你想去腾讯当CEO,前提是腾讯信任你,有信用基础 ,才可能把这么大的责任交给你。责任和授权是一体的,越愿意负责 、越能承担责任的人,越不可替代 。

AI能承担责任吗?它没有主体性 ,无法真正承担责任。所以,AI能力再强,如果它没有得到授权 ,不能负责,它就无法真正产生价值。比如AI写的文案再好,不能发布 、不能出街 ,就等于零 。因为价值最终取决于谁来负责 ,谁是价值的节点。

这也是组织运作的底层规律:能力→价值→信任信用→授权负责→更大的能力→更大的价值……

AI打不通这个闭环,它缺乏承担责任的主体性,也就缺少产生完整价值的条件。AI缺的那一环 ,需要由人来补上,这就是人不可替代的核心所在 。

我们再来看个例子 。比如说自动驾驶出事故了,谁负责?是AI负责 ,还是司机负责?答案是司机负责,是司机被扣分、交罚款。

AI本质上有三个特点:“不主动、不拒绝 、不负责 ”。

它像个渣男,长得帅 ,能力强,多才多艺,但从不主动干事;你让它做什么都不拒绝 ,怎么指令它就怎么做;但出了问题,它从不负责 。用不用,怎么用 ,全是你的事儿。你用得好 ,收益归你;用出问题,也是你负责。

正因为AI没有主体性,我们才必须成为它的主体、它的主人 。这才是和AI相处的正确逻辑。

从商业逻辑来看 ,不论是一个组织、社会,还是个人,大家真正需要的是“有信用的价值”。基于信用 ,持续稳定地产生价值 。

从AI这种“不负责任的能力”到“有信用的价值 ”,中间有一个巨大的gap(鸿沟),而这正是我们的机会。这个gap需要人来填补。AI需要的是精明强干 、懂AI、会用AI ,并且知道如何把AI的能力用在正确的地方 。

简而言之,AI缺的是领导。未来,最需要的就是能够领导AI的人。这也是为什么 ,现在无论个人还是企业,原本拼的是人的能力,现在拼的是“人 + AI”的能力 。

如果谁还想着只靠自己去提升、不借助AI ,那基本没戏了 。你会发现 ,靠自己已经跟不上了。所以一定要搭载AI,让AI帮你提升。

‍未来10年的劳动力大变革

如果我们回顾历次技术革命,比如工业革命 、计算机革命、互联网革命 ,每一次变革都会重塑社会阶层 。技术一旦成为基础设施,深入行业与生活,就会引发阶层重新洗牌。

每一代新技术到来 ,人们都期待它能让生活变得轻松自在,不再内卷,甚至可以躺平。但现实往往相反——技术越进步 ,真正想要向上的人,只会跑得更积极 。

前两年,我曾画过一张图 ,思考AI对个体职业和商业的冲击,以及带来的机会。

在这张图里,最大的变量来自于白领工作 ,也就是知识工作者的变动。这一次 ,AI的冲击恰恰落在了这部分人身上 。无论是写文案、做创意 、设计视频,还是编写代码,AI的能力越来越强 ,正逐步替代大量白领工作。

为此,我提出了一个概念:知识专业技能的“摩尔定律”——随着AI的发展,知识和技能的价值正在快速贬值 ,几乎每两年就下降一半,甚至更快。

举个例子,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报考外语专业?哪怕你外语再好 ,也很难比机器翻译更快、更准 。类似的,还有法律、会计等行业,很多专业技能正被AI取代。

那么 ,接下来这些岗位和人群会去往哪里?

我们可以看看职场分层的变化。过去我们讲金领 、白领和蓝领,金领是决策者,白领是知识工作者 ,蓝领是体力劳动者 。但今天 ,进入AI时代,最大的变化是白领的数量开始下降,AI正在接管他们的工作 。

相反 ,蓝领受到的影响反而较小,而“新金领 ”的角色正在出现——他们不仅要管理人,还要领导AI。AI不再只是工具 ,更像是硅基生态的数字员工。

所以,AI时代给我们的选择只有两种:

要么奋力向上,成为领导AI+白领的新金领;

要么放下竞争 ,享受一种平等而松弛的生活,不卷,保持好的心态 ,过好自己的日子 。

在中国这样的大环境下,选择是多元的。但我相信来到混沌的同学,更希望在AI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 ,实现更大的价值。

因此 ,我想大家希望成为这个词,叫“机上人”——机器之上的人 。这个词源于我前年与美团一位负责人的交流。我们谈到,最有价值的人 ,正是那些能指挥AI 、告诉算法要做什么的人。AI再强,它也需要人来设定方向,而“机上人” ,就是站在AI之上、操控AI的人 。

AI时代,其实给了每个人一次上牌桌的机会。这是一张新的牌桌,规则也在重构。如果你想参与进来 ,首先要看清大势,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,而生态位的确立 ,往往意味着机会的出现 。

‍未来已来,淘汰赛正式开启!

工具的更新非常快,AI技能同样在快速贬值 ,比如DeepSeek推出后 ,许多原本流行的提示词技巧很快就失效了一半。

所以,对企业的一号位、管理者,或者新时代的金领来说 ,真正重要的不是学某个具体工具,而是找到那些不会贬值的能力,找到AI时代长期有效的价值所在。看清AI的进化方向 ,这也是我们看清趋势 、判断机会的基础 。

简单来说,AI的目标就是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、分析和行动 。与传统计算机不同,计算机只能按照程序规则机械执行 ,而AI追求的,是模拟人类的智能。现在,这个目标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进展。

如果把AI比作机器人 ,那么大模型就是它的“大脑 ” 。比如ChatGPT、Claude 、DeepSeek,这些都是AI的大脑,让机器具备了广泛的知识、分析和推理能力。但只有大脑还不够 ,它就像植物人 ,无法真正行动。

于是,AI需要配合输入输出的能力——能听、能看 、能说话,还要有“身体” ,比如手臂、双腿,才能真正参与物理世界的工作 。像宇树科技这样的公司正在研发人形机器人,让AI有了行动的能力;装上机械臂 ,它能代替人工操作;装上车,它就能变成自动驾驶汽车。

现在,AI行业的核心工作 ,就是不断让这个“机器人”拥有越来越多的能力,既能完成人的工作,还能做到人做不到的事情。

对于不在AI行业的人来说 ,最重要的思考是:AI在我的行业里能怎么用?怎么用得更好?如何比人做得更高效?这就是核心逻辑——看清AI能做什么,判断它的发展阶段,把握趋势和时机 。

今年春节 ,我特别感受到AI正在真正普及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 ,像我父母这样的老人也开始用DeepSeek咨询病情,因为医生讲得复杂,他们反而更愿意让AI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。

目前AI已经跨越鸿沟 ,进入大众市场,意味着淘汰赛正式开启,机会和竞争同时到来 。

接下来 ,AI会像互联网一样,快速融入各行各业,比如教育、金融 、医疗等场景 ,同时深度进入个人生活,从职场办公到情感陪伴,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支持。

尤其在中国 ,AI在个人消费端的落地速度很快,未来无论工作还是生活,它都会成为不可或缺的伙伴。

AI开始融入大众日常 ,现在正是加入的最佳时机 。因为接下来 ,AI必然进入淘汰赛阶段,越往后参与,难度越大 。

就像智能驾驶一样 ,也许今天你还不愿为它多花钱,但五到十年后,可能没有人再会买没有自动驾驶的车。这就是淘汰赛的逻辑——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 ,而是趋势决定的。

两年前我们说“未来已来,只是尚未流行 ”,而现在 ,未来不仅到来了,还已经流行开来 。此时入场,不算最早 ,但恰逢其时。

‍未来你的选择:AI+唐僧思维

在AI时代,想要往上走,我们需要具备什么能力?

第一个核心能力 ,就是“唐僧思维”。

AI会越来越强大 ,像孙悟空一样,什么都会,能七十二变 。但它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 ,也不知道要去哪儿,更不清楚目标和价值是什么。这个时候,需要一个人来掌舵 ,给它设定方向。

唐僧思维的本质就是:

你得有目标感和主体性,要清楚知道自己要去哪、为什么去 。面对困难不退缩,这考验的是心力。除此之外 ,还有一点特别重要,就是让人喜欢你。

比如,一个律师的专业知识可能因AI而贬值 ,但如果你是个大家都喜欢、愿意信任的人,那你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。这就是人情味的力量,也是唐僧思维的一部分——做个好人也很重要。

作为企业一号位 ,唐僧思维意味着要把AI能力嵌入业务模型里 ,把AI 、团队和业务结构三者融合,让业务跑得更快 、效率更高、价值更大。

还有一个关键认知:很多人学AI,总是说“输入决定输出” ,想着怎么写好提示词 。但真正的AI领导者知道,输出才决定输入 。

谁用、怎么用 、用在哪里、有没有价值,才是最重要的起点。你要明确需求和目标 ,决定输入内容,然后对AI的输出进行判断、决策 、评价和迭代。

这背后,对判断力的要求非常高 。

决策力是AI时代最重要的能力。你需要设定目标、搭建结构、判断价值 ,并为AI的产出兜底,这是领导AI的第一要素。

是人机协同力 。AI再强,也需要有人来领导。作为AI的负责人 ,你既要带人,也要带AI。这要求我们具备更高的领导力,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三方面能力:

AI敏锐度:理解AI的发展与变化;

AI应用架构:知道怎么把AI融入业务;

AI共生成长:让AI真正成为组织的增长引擎 。

我把AI领导者分成了四个层级:

第一层 ,AI主管。

第二层 ,AI管理者。

第三层,AI一号位 。

第四层,AI CEO。

现在大部分人如果能做到前三层 ,就已经非常厉害了。

特别提醒一点,无论你是做团队还是做公司,要实现AI化转型 ,最关键的就是第一负责人 。如果负责人没有AI思维,后面的人再努力也很难跟上 。所以说,AI化的起点 ,始终是管理者本身。

“AI化 ”能不能落地,核心看一号位,自己要有AI思维 ,下面各部门的负责人也最好成为“机上人 ”。只有领导先觉醒,团队才能真正用好AI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