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消息 ,奥斯卡颁奖典礼,主持人柯南·奥布莱恩当场说中文。
坏消息是,没听懂 。
是的,奥斯卡颁奖了。
虽然 ,前段时间有奥斯卡评委蹭《哪吒2》大腿,为这届奥斯卡提前“预了热 ”——
颁奖当日,又有一个名叫奥斯卡的爱豆登上热搜 ,为颁奖礼“加了把火”——
#奥斯卡 胡烨韬#
但就整个颁奖礼来说,水花着实一般。
也没有太多的话题。
唯一引起讨论的,恐怕还是这届横扫榜单的影片 ,居然是个6.8分的“情色片”(颁奖后豆瓣降到了6.7分) 。
所以就不值得聊了吗?
Sir倒是觉得,这届奥斯卡的捉襟见肘,反而是个契机。
让我们可以认真看看当下的好莱坞——
当一个以“商业电影”为骄傲市场 ,转身一变,成了以“独立电影 ”为荣的大本营。
这究竟是自救之路,还是病急乱投医?
没奖硬颁
抱歉 ,Sir还是打脸了 。
前几天言之凿凿地说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必是《粗野派》。没想到,奥斯卡颁奖典礼却让《阿诺拉》一马当先——拿下了最佳电影、最佳原创剧本 、最佳导演、最佳剪辑以及最佳女主角,六项提名,五座小金人。
但 ,对于Sir来说,在这奥斯卡小年里,应该是奥斯卡感谢肖恩·贝克 ,而非,肖恩·贝克感谢“小金人” 。
如果说,去年的奥斯卡提名的几部电影像是《坠落的审判》《芭比》《花月杀手》《奥本海默》《可怜的东西》等等 ,还算是神仙打架。今年就有一种没奖硬颁的尴尬感觉。
它凭什么能成为今年最佳电影?
没错,Sir也试图去理解最终《阿诺拉》得奖的理由 。
今年好莱坞电影行业的缩水,本就缺少真正宏大叙事、大手笔的电影 ,甚至连像是去年《芭比》那样颇具话题性的作品,今年也没有了。
于是只能在既定的选项里选。
而这些入围的影片,《艾米莉亚·佩雷斯》有着舆论危机 ,《粗野派》又是虚构传记,都有一定的“危险” 。
反而《阿诺拉》这样的“现代灰姑娘 ”在嫁给富二代后,豪宅梦碎的故事,非常符合奥斯卡的“口味”——既保守 ,又尖锐。
它既讽刺了不切实际的“美国梦”,又刻画了现实中的苦难,甚至最后一场戏处理得相当动人 ,属于这届热门选手里最容易被接受的作品了。
这是一张安全牌。
可老实说,这张安全牌打得并不高明 。
因为它没有《某种物质》那样,来得尖锐 ,来得解气,血洗以男性为主的好莱坞片场。
也没有《艾米莉亚·佩雷斯》那般,有着超强的性别正确buff ,让变性黑帮老大成为成功女企业家,为爱牺牲,造福百姓。
甚至 ,它也没有《粗野派》那般,讲述刚到美国的犹太难民,在美国备受欺压,用3个多小时 ,想去讲一个宏大的“美国往事 ” 。
论体量,它只是在讲一个脱衣舞小妞与俄国“王思聪”的故事。
论深度,它也只不过是在讲豪门难进 ,梦醒时分,回到现实。
虽然电影质量还不错 。
但实在无法与以往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相提并论。
而更重要的是,在肖恩·贝克众多优秀电影里 ,选择一部表现平平、内容平平的《阿诺拉》揽下最为重要的四大奖项,着实让人觉得泄气。
肖恩·贝克一直以来都很关注于社会底层人物——比如,他的《外卖》 ,讲述的是中国非法移民在纽约送外卖的故事;
《待绽蔷薇》,讲述一个AV女演员默默打拼的故事,甚至在电影里还穿插了真实的“AV片场画面” ,而在2021年,又拍了《红色火箭》更像是《待绽蔷薇》故事的性转版,但故事颇具讽刺意义 。
而《橘色》《佛罗里达乐园》包括《阿诺拉》,可以看作是“风尘女子 ”三部曲 ,通过风尘女子的生活,去描述社会边缘人物生活的故事。
肖恩·贝克一直对底层人物投以温柔的目光。
在《橘色》里,两位性工作者从撕逼 ,最后见识双方的不堪后,再次和好,共享一顶假发;
在《佛罗里达乐园》里 ,穷困潦倒的妈妈最后带着女儿在迪士尼围墙之外,看着免费的烟花;
或是,在《阿诺拉》里 ,在男友怀里宛如玩具的阿诺拉在看到豪宅里,与自己同龄的女佣时的尴尬与不安 。
此刻,肖恩·贝克是想通过阿诺拉的目光 ,表现出同为底层人民才有的阶级“共鸣”。
但,这就能让它成为一部最佳电影么。
《阿诺拉》里着实有细碎的闪光点,有着导演一直以来对不同阶级的对立 、思考,但 ,救风尘的老故事并非是肖恩·贝克的最佳。至少说,比那部甚至都没入围最佳影片的《佛罗里达乐园》要差上不少 。
如此的颁奖,真不是捧杀吗?
重复的角色
非但是最佳影片 ,今年的最佳男、女主两大奖项,也有些让人心生狐疑。
它让人看到了一种重复。
《粗野派》男主阿德里安·布罗迪时隔22年,再次获得最佳男主角的小金人 。
是好事。
但说来也巧 ,2002年,在《钢琴家》里布兰迪扮演一名被迫害的犹太钢琴家,让30岁的他就拿下小金人。
在《粗野派》里 ,布拉迪依旧饰演了逃难进入美国的犹太难民 。
虽然没有在波兰斯基电影里阴郁与苦难时常笼罩。
但,布兰迪那双忧郁的眼睛,依旧适配《粗野派》里 ,被歧视被利用的犹太建筑师。
△ 时隔20年通过相似身份的角色再捧小金人,让布兰迪有一种“犹太”专业户的感觉
演技上有变化么 。
也有。
如果曾经在《钢琴家》里,他演出的是一名不卑不亢的钢琴家;那么在《粗野派》里,他就是一名为资本卑躬屈膝的乙方。
一个细节 。在饭桌上被老板羞辱 ,故意向他扔了一便士,打趣他的口音就像是擦鞋的,还要他捡起来还给自己。
此时 ,布兰迪在捡起硬币时,身体还是佝偻着。他为了在美国立足,混口饭吃 ,就只能保持这样的姿态。
虽然相同的角色在他身上也可以有所出彩,但,好莱坞电影角色的同质化 ,不也是演员“吃老本 ”的表现?
同样,《阿诺拉》也是有这样的问题 。
麦琪·麦迪森在之前的作品里,《好莱坞往事》与《惊声尖笑5》里 ,都扮演了一个“问题少女”。
一个,闯入民宅后试图杀人的魔教疯批少女,被布拉德·皮特用罐头暴击后,又被小李子烧死在游泳池里。
另一个 ,是连环杀人案的幕后凶手,最后又被主角烧死在瓦斯炉上 。
连死的结局都那么像。
而从这两个角色里,你会看到阿诺拉的同款尖叫与崩溃。
虽然《阿诺拉》里 ,米琪用大尺度的演出去成就阿诺拉这个角色,但,真的有什么与以往不同角色的突破么?
Sir觉得其实是微乎其微 。
如此对比 ,只能说黛米·摩尔输得冤。不惜扮丑、变老,直视自己作为中年女演员当下的困境,成就这样的一个被厌弃的疯癫老女人形象。
她所付出的代价 ,其实并不比米琪要少 。
也许只能说,如今的奥斯卡的评审标准格外分裂,在认可男性演员的地位却需要制造更多新鲜的性感“小花”。
从去年的《可怜的东西》里 ,艾玛·斯通的大尺度,到今年麦琪·麦迪森的大尺度,什么时候才能彻底让“尺度”不再作为女性演员的演技衡量标准。
这几年,奥斯卡仿佛陷入了一种消费肉体的陷阱之中 。
捉襟见肘的好莱坞
为什么曾经全球影迷的风向标 ,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?
一个现实的原因就是——好莱坞电影的制作,没钱了。
最终选无可选。
从今年的这几部入选电影来看,《阿诺拉》 ,制作成本600万美元,《粗野派》,成本不超过一千万 ,《某种物质》制作成本1500万。都是中低成本电影 。
仅仅是入围电影的偶然吗?
不。看一个数据。
去年,前十的票房排名电影不是动画片,就是漫威电影 。
你会发现 ,有内容的,有商业的电影,都成为炮灰消失了。
《异形:夺命舰》3亿美元 ,《疯狂麦克斯:狂暴女神》1亿美元,这些中部体量的电影,虽然都有一定看头,但都没有好到能角逐奥斯卡。
平庸 ,成为这一年美国好莱坞电影制造业的注脚 。
而那些“充场面 ”的大片呢?
本来在2024年6月定档的《碟中谍8》,被挪到了2025年;《阿凡达3》也被推迟了一年,到2025年12月才能上映。
于是今年获得最佳视效电影《沙丘2》 ,获奖更像是迫不得已,因为仅此一部还算是出圈的大制作了。
所谓的“大片”,已经越来越少了 。
怎么办?
作为一个行业奖 ,奥斯卡当然要为好莱坞的自救寻出一条出路。
去年是鼓励大制作——《奥本海默》横扫整个榜单,包揽了最佳影片 、最佳导演、最佳男主在内的多个奖项。
今年又病急乱投医地 all in 三大电影节——从今年几个大奖来看,《阿诺拉》和《某种物质》是戛纳选手 ,《粗野派》和《从未在此》是威尼斯选手 。
这导致奥斯卡颁奖像是在抄欧洲电影节的榜单。
甚至,当《阿诺拉》获得最佳电影后,他们的获奖感言也是“如果你想制作独立电影 ,请继续坚持。”
可问题是,奥斯卡为什么不再能给出一个令大众信服的选择。
而需要求助于独立电影的护身符——支持作者性,支持自由表达,你总不能再苛责我了吧 。
可是这样的选项 ,其实从来都不缺。
只要搜罗一下各大电影节,总能找到一些独立的,先锋的 ,被小圈子内追捧的佳片。
可往年的奥斯卡,为什么很少这样做呢?
因为奥斯卡的定位从来不是“一条腿走路 ” 。
它试图站立在产业、大众 、艺术的交汇点上。
而如今,这三者似乎成为了“不可能三角” ,奥斯卡的选择必然捉襟见肘。
Sir只能说,向来以兼顾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奥斯卡,这次终于彻底翻车 。也算是失去了自己的坚持。
而长此以往 ,非但救不了美国电影,反而会彻底砸掉自己的招牌。变得泯然众人 。
说到这里,Sir想起了十年前的奥斯卡。
那一年 ,获得最佳电影的是亚历桑德罗的《鸟人》,一部伪长镜头佳作,于是《纽约时报》称——评委们与观众的审美口味越差越远。
可真的很远吗?
回头来看那一届的名单,入围最佳影片的《少年时代》豆瓣8.5分 ,《模仿游戏》豆瓣8.8分,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豆瓣8.9分,《万物理论》豆瓣8.4分 ,《爆裂鼓手》豆瓣8.6分,而没有入围大奖的《星际穿越》,则是豆瓣9.4分 。
《鸟人》的8.0分 ,甚至是口碑“较差”的那一个。
这至少可以说明,哪怕当年的媒体在批评颁奖结果,但因为整个大盘还在 ,有着相当庞大的佳作,所以哪怕选出一部没那么大众的作品,大家也可以接受。
而十年后呢?
入围最佳影片的 ,仅有一部《沙丘2》过了8分线。
对比惨烈 。
所以说到底,电影的成本并不是最重要的,就像拿到最佳动画长片的《猫猫的奇幻漂流》,其成本也仅仅380万美元 ,编导金兹·兹巴罗迪斯甚至说,自己的动画片,是用免费的动画软件制作的。
最重要的 ,还是创作本身。
当一个行业专注于“政治正确 ”,专注于“投其所好”,以至于电影变得落魄、老旧、毫无新意时 ,给再多的钱,也没法自救 。
更遑论引领全球电影潮流了。
就像奉俊昊在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之前说过的一句话,“奥斯卡并不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影节。他们非常本土化 。”
那时候 ,因为好莱坞威力尚在,哪怕是本土化,也有影响力。
而如今 ,好莱坞式微。于是一次奥斯卡颁奖,也就真的成了圈地自萌了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