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棺材里疯狂仰卧起坐的TikTok,已经让哭坟的美国人和吃瓜的我们 ,全员傻眼了。
在这种战局胶着 、扑朔迷离的时候,只有一群人目标明确:那就是闻着钱味赶来的商人们 。
趁你病,要你命。在无人关心的角落里 ,趁着TikTok短暂下架的几个小时,马上有眼馋的人准备取而代之了。
首先点名的是不遗余力对TikTok落井下石的“中国女婿 ”小扎,趁乱打劫上线了个短视频剪辑软件Edits 。
这个到底冲着谁来的 ,不用我再多说了吧。
怪不得小扎平时发言这么积极主动呢,原来后手已经留好了。
对这个应用,各家媒体的评价也是丝毫不留情:公然克隆 。
除了一直眼馋的小扎 ,世超觉得隔壁马斯克也很有讲头。
毕竟当初,马斯克可是公开说过,TikTok纯纯是浪费时间,我才不要把X(推特)变成那样。
然后 ,马斯克这回悄默默地就准备重启自家的短视频项目,正面就冲着TikTok来了 。
为啥各种社交媒体巨头们努力了这么多年,拉出来还是没一个打得过TikTok?各家只敢等应用下架了 ,赶紧上架抢一波流量。
更别说干翻TikTok了。
任由馋疯了的本土应用们疯狂发力,可是另一头的美国人,不仅不愿意、不买账 ,却反而一窝蜂跑到了小红书上。
给躺着静候过年的小红书,送来了一波从天而降的流量 。
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研究了一圈之后,世超发现 ,一方面确实是TikTok和小红书这些年磨炼出来的算法和内容牛叉。
在老外眼里,各种本土应用的内容,要么太老、要么太装 ,算法更是一坨。
但除了TikTok底子厚之外,也有运气好的成分在 。入场和收购的时机掐得刚刚好,才能成功躲开巨头们的围剿,成功占领用户心智。不然 ,其实美国本来是有机会培养出TikTok的。
因为短视频严格来说是老美先开始玩的,当时最有水花的就是马斯克这次要复活的Vine 。
这是推特在2012年推出的一个短视频应用,支持用户上传6秒内的视频。
应用上线不到两个月 ,就悄默默地爬到了APP Store社交类榜一。本来还对Vine开放的Facebook,反手就禁掉了Vine的好友推荐接口 。
看到Vine的势头之后,Instagram和Snapchat这些老大哥们也火速跟进了短视频功能 ,还优化上架了很多新能力,比如把视频时长延长到了15秒;支持选择十多种滤镜。
底子比你硬,用户基数又比你大 ,功能还比你好用。初出茅庐的Vine,很快被Instagram这些巨头们的一个屁就崩死了 。
这也是老美们离TikTok最近的一次。
有了Vine这个前车之鉴喂经验包后,TikTok就明白 ,要想打赢小扎这些巨头,下手必须要快 、要狠。
因此,TikTok在2018年直接砸了10亿资金收购了当时美国短视频的头部平台Musical.ly,冷启动了整个北美市场。
你可能想说 ,不是说好Vine是美国人离TikTok最近的一次吗,这Musical.ly是哪来的?
不好意思,因为Musical.ly也是中国人做的 。
Musical.ly这个短视频平台 ,当年靠15秒对口型的玩法就横扫了美国青少年。
收购之后,TikTok直接吞并了对面2.4亿的用户。在Instagram和YouTube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,疯狂发育 。
除了给流量补贴和激励 ,他们更是不遗余力打广告。2018年和2019年两年,花了将近50亿美元打广告。
基本全覆盖全美所有头部社媒平台(包括油管和ins),在纽约时代广场等寸土寸金的中心地 ,也是疯狂刷脸 。
那个时候,小扎还说这个疯狂在自家打广告的客户不足为惧,一旦不砸钱 ,立马得凉凉。
直到2020年才发现情况不对了,赶紧在自家应用里上线了类似TikTok的正统短视频入口。
想靠用户盘子把市场抢回来,但此时的TikTok已经站稳脚跟了 。TikTok的算法成功地把这些买进来的用户留了下来。
美国当时的短视频推流,都和Musical.ly类似 ,有编辑精选热门视频和基于关注关系分发的两种模式。而TikTok的去中心化和根据用户画像的个性化推荐,使得普通人获得了爆红和高互动的机会 。
简单来说,就是记录普通人的美好生活。
这套算法有多牛呢 ,被收购的Musical.ly用上TikTok的算法后,用户时长直接实现了翻倍。
再加上单列信息流和上划设计,用户们在不断地上划之中 ,无意中消费了大量的内容。
这种信息流方式和算法相辅相成,一个保证内容质量,另一个捕捉用户对于每一条视频的正负反馈来优化算法 。
收购、砸钱、算法打磨 ,靠这几步,TikTok抢先在市场里把屁股坐得稳稳当当了。2020年的时候,TikTok的月活人数就已经接近1亿。
至此 ,想在TikTok在位时干翻它几乎是不太可能了 。
因为等小扎们真正上手之后才发现,对付TikTok可不像当年抄Vine那么简单,做个类似应用就能弯道超车。
小扎试水做的短视频应用Lasso,结果是无人问津。
首先就是TikTok的算法真没那么好学 。你在社交媒体上游一圈 ,会发现大家对于Meta的算法怨声载道。
在他们口中,Reels的算法基本就是一坨。
除了算法之外,从他们的分享里 ,世超发现,老带新也会带来不少问题 。
因为平台原本属性导致短视频的内容也会受到影响,就好像咱们的抖音和视频号一样。
有的人分享说 ,觉得Instagram上的内容都太精致了,更多是为网红准备的。
这种用力过猛的精致,导致你随便发一个视频 ,就会有人刻薄地对你指指点点 。
很多人形容称,Instagram的评论区集结了最混蛋的一帮人。
并且,老外们也不希望IG上的家人看到自己发布的内容。就好像我们的朋友圈和微博不是一个风格。一个只报喜不报忧 ,一个只报忧不报喜 。
YouTube的原因其实也是类似,平台始终更倾向于扶持头部的博主。
至于Facebook嘛,已经老到可以直接退出讨论了,“上面全是我爷奶”。
这也是为啥最后“难民们”不得不出走小红书 ,去寻找所谓的真实 。即便Instagram们在努力地学了,却始终没有办法像打Vine一样撬动TikTok。
不过,世超最后还是想说 ,出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如果TikTok上面任何一步走错了,都很难成长到现在的规模 。
假使没有收购Musical.ly,而是正面硬刚。可能现在已经死在Instagram的屁股下面了。
更何况 ,连TikTok这样小心翼翼,最后还是被绊了一跤 。而且我们都知道,一旦这次开了口 ,那么下一次将会更加困难。
很可惜,今天并不是一个爽文故事分享,生活不是短剧。不要迷信那些光鲜的成功故事 ,有些结果它只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 。出海这条路,我们还道阻且长。
图片 、资料来源:
B站@盛夏的葛、垃圾桶下捡黄金
本有潜力成为TikTok的Vine,为什么昙花一现?|乱翻书
TikTok and the Sorting Hat
Analysison the“Douyin(Tiktok)Mania ”Phenomenon Based on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|ZhengweiZhao
TikTok的十亿用户之路|东方证券
Instagram Video Vs.Vine:What’s The Difference?|Jordan Crook